考研調劑:正視3個必要問題 避開3種錯誤思維
[摘要] 考研調劑正在進行時,很多同學復試和調劑已經同時展開。辛辛苦苦復習備考一年,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候,這是決定我們能否被錄取的最后一環。
要知道考研調劑是概率性事件,不一定你分數高就有希望,也不一定分數低就沒希望,小編提醒大家正視下面三個問題:
(一)所謂"找關系"
除了抱怨自己分高沒學上的,學長還看到一些考生在網上抱怨"350+沒收到復試,而比自己低分的同學卻調劑成功了",并表示"分高還是沒有關系網好用啊"。這里想對大家說一句:這沒什么可抱怨的。
過了高考之后你就該和你人生中最公平的考試say byebye了,成年人的游戲有什么公不公平,該不該?去年有個同學初試成績不夠理想,只高了國家線20分左右,在大部分人惴惴不安還在期待可以擦到一志愿分數線,或是自怨自艾陷入悔恨中掉眼淚的時候,人家早早地準備好簡歷,找到學院的老師希望幫忙簽推薦信,向調劑院校招生辦打招呼,還自己跑到調劑院校去聯系老師,四處請教調劑成功的學姐復試的技巧。所以有時候資源和關系網擺在你面前時,關鍵是你會不會用,能不能用的問題。
(二)所謂"綜合實力"
關于高分落榜,而低分反而調劑成功的案例。能量姐想說,考研復試不僅僅看的是初試成績,就像某個網友說的:初試差那幾分在導師眼里根本不算啥差距,更多的還是看你本身是否優秀,有時候眼緣也很重要啊。
近年來招生院線在調劑之前大都會讓調劑考生填寫"預調劑信息",需要你每一門的初試成績、四六級分數、本科院校信息、獎學金獲獎記錄,法學院校可能還會問你司法考試過了沒有。這些內容是你的綜合實力,當然會被納入考核范圍之內。
另外,較為注重英語教育的院校還會在分數相差不大的學生之間比較英語初試成績,這些都是調劑時的參考標準。
(三)所謂"取舍"
其實,考研調劑之所以折磨人,主要還在于它是一個"取"與"舍"之間的勇敢者游戲。想必很多調劑考生都有同一個困惑:"我填報了AB兩所院校,現在B院校給我發復試通知了,可是我更想去A,如果接了B的復試通知被A院校招生老師看到了,會不會就不給我發通知了呀。"
對于這種痛苦的取舍,還是看大家的選擇,只能奉勸各位盡量抓住眼前的幸福吧,可能當年你抱著不情愿的心情去到的學校最后也變成你一心一念牽掛的母校。何不欣然去接受緣分呢?
考研調劑是一門學問,但學問有多深呢?其實你不僅僅需要正視以上3個問題,還需要在調劑中克服三種錯誤的思維。
◆ 猶豫不定,想要參加很多學校的調劑
調劑不是唯一的,我們可以選擇的學校很多。調劑不再局限于第一志愿了,只要是符合國家線的要求,而且有學校愿意接收,都是可以調劑的。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想要參加多個學校的調劑,最后在調劑成功的學校里確定一個去處,可以嗎?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這里想要說,其實這樣做很危險。不論你參加哪一所學校的調劑,都需要根據該學校的要求來準備。申請的學校太多,會分散你的精力和時間,盡管學校通知你參加復試,但是由于準備不充分,復試表現太差,也不會被錄取。所以學長建議在有限的時間精力范圍內最多準備3-5個就夠了!
◆ 看不上調劑學校,負面情緒太多
調劑與第一志愿沒有可比性,這是大家都知道是事實,不論調劑學校如何,畢竟不是你的第一志愿。在調劑時,你會有嫌棄的情緒在其中。這是沒有必要的,你要告訴自己,沒有考上第一志愿,你已經是失敗一次。參加調劑,是在找尋上學的機會。你要有感恩的心態來看待調劑,而不是以對比第一志愿的心態來看待。當然,每年也會出現調劑院校比第一志愿還好的同學,希望今年你能遇到。
◆ 到處聯系,花太多的時間在聯系上
必要信息搜集,可以幫助我們明確調劑的目標。但是過多的聯系、網聊、一定會耽誤我們復習的時間。盡管復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的,但是內容還是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夯實基礎,是我們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
復試調劑有太多不容易,這是最考驗人的一段時光。建議先從第一志愿落榜的情緒中抽身出來,努力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此外,在搜集信息的同時,還是要以專業基礎知識為主,輔助看一些專業領域內的重要論文,關注學術熱點,一定可以調劑成功。加油,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