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綱公布時間?它與“招生簡章”如何區分?
[摘要] 八月將近過半,除了復習的大事不可耽誤外,許多考研期間的大事也要接踵而至,除了預報名,考研大綱也快發布了……但是很多同學都把招生簡章,尤其是招簡文件中的專業目錄或參考書目和“考試大綱”弄混。今天為大家整理考研大綱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什么是考試大綱?
首先要區分的是,“考研大綱”和各院校的“非統考專業課大綱”。
考研大綱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獨家出版的,規定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相應科目的考試范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
它既是當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也是考生復習備考必不可少的工具書。這是官方發布的唯一權威考研指南,是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以及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
每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命題人都是依據最新大綱進行試題編寫,考研大綱最大的特點是簡潔明了,重點突出。
教育部的“考研大綱”在公共課以及統考類專業課上可以說是“鐵律”,但是我們也都知道,每個院校的非統考類專業課都有各自的專攻方向,因此,每年在“考研大綱”的發布前后,大部分院校也會發布各自專業課相應的“考試大綱”。
一句話而言:考試大綱就相當于給你的考研初試劃重點,而且是絕對良心牌劃重點的方式,里面的內容不會有多余的贅述來迷惑考生,正式因為有了考研大綱劃定的知識范圍和規定的題型分類,才讓我們有章可循。
考研大綱什么時候公布?
下面列舉了過去七年考研大綱的公布時間,考研大綱公布的時間一般是在9月左右。
其中,考研公共課大綱的公布時間,2012、2013、2014、2015、2016、2018年都是9月中旬,僅2017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是8月底。
并且只有14年考研大綱是在周六發布,其余均是周五發布。
近七年考研大綱公布時間:
2018考研大綱:2017年9月15日公布
2017考研大綱:2016年8月26日公布
2016考研大綱:2015年9月18日公布
2015考研大綱:2014年9月13日公布
2014考研大綱:2013年9月13日公布
2013考研大綱:2012年9月14日公布
2012考研大綱:2011年9月15日公布
以上公布時間是當年考研公共課考試大綱公布時間,各院校專業課自命題考試大綱由各個院校執行公布,公布時間不固定,但一般也是9、10月,當然也存在每年不向考生公開公布專業課考試大綱的院校,大家需要具體了解一下自己報考的高校。
考試大綱的意義
眾所周知,考研公共課英語、政治、數學是全國統一出題,出題方就是教育部,雖然不見得和編寫大綱的作者是同一撥人,但毫無疑問,兩者的出處一脈相承。
出題人的唯一出題依據,就是大綱。
因此,要想把握出題人的心思,抓住考研出題的核心命脈,必須認準大綱。
大綱如果一成不變,就失去了它該有的價值。歷來大綱發布之前都是考研人最緊張的時候,它不僅意味著對當年考研情況的權威說明,更包含著對考點做出的調整和改變,這些變動就是接下來進行考研復習的“風向標”。
考試當年大綱要盡快了解,因為每年公共課大綱多少都會有些變動,其中以政治變動最為頻繁,數學變動最小甚至無變動。
而部分專業課大綱一般會保持2-5年不等更新一次的頻率,及時了解考研當年發布的考試大綱可以在面對大綱或大或小的變動時不至擾亂復習節奏,能及時根據大綱進行調整,更從容的備戰臨考。
大綱發布注意事項
1.考研大綱發布:認準官方正版
歷年考研大綱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編寫的,大綱面世前后,我們不得不譴責一些教輔資料編寫者,市面上會涌現出一批“相關產品”,它們大部分都是根據大綱編寫的解讀、解析,特別突出了“大綱”字樣,往往讓考生誤認為大綱本尊。
當然,教育部本人也會發布“大綱解析”,會和大綱在發布的同時一同上市,可以說官方最權威的教材哦,認準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編者:教育部考試中心就可以了。
此外還不排除有盜版大綱的出現,很可能因印刷、裝訂成本低而出現各種錯誤,害人不淺。因此,建議考生如果想把大綱作為參考資料,還是要擦亮眼睛,認準官方正版。
2.考研大綱解讀:關注網絡解析,明確考點變動
大綱到手后,最重要的一步是對照往年情況,發現其中的變動點。因為在大綱發布之前,我們都是根據往年的大綱來指導考研復習的,新大綱一旦到手,就需要立馬完成“翻新”工作。
客觀地說,這些網絡資料的參考價值是很大的,旨在為考生提供便利、節省力氣。考生可以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再去利用大綱進行復習,既能促進記憶,也能加深理解。
3.考研大綱利用:全面、客觀、實際
大綱是可以伴隨整個考試過程的教材,許多小伙伴也是認準了大綱,把它當做第一手復習資料。
但是,對大綱的利用要全面、客觀、實際。既要關注有變化的地方,因為它們往往是當年考試的高頻考點,同時也要兼顧那些常年不變、看似不重要的知識點,因為這些不變的重點才是真的重點,很有可能逢年必考。
此外,也不要過分依賴大綱,神話、夸大它的作用,畢竟再有效的復習資料也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復試還是要腳踏實地、講究實效。大數據時代,獲取信息的條件越來越便利,同時也帶來了甄選和辨別障礙。
因此,提醒大家在大綱發布之前保持冷靜,不要被海量信息沖昏了頭腦,找到最權威、最正確、最適合自己的復習之道才重要!
4.新舊考綱的系統對比與梳理
這一點,對于每年都在發生變化的政治科目來說,尤為關鍵。
特別是許多小伙伴都會在新的大綱發布之前,就已經進入政治的復習,如果不厘清考綱變化,就會造成知識點的疏漏。因此建議每一位考生都依照最新的考綱和大綱解析,再對比去年的考綱,把增加、刪除或修訂的考點整理出來,要做到不遺漏任何一處的變化。
我們應該先關注新增的考點,它們意味著會出現新的考察知識與題目。而在有些章節,比如毛中特部分,新增的考點往往還意味著黨和國家在整體政策方面的調整,這對于后面的材料分析與時事政治分析題的準備也有重大影響。
修訂的知識點是其次需要關注的地方,它們主要體現在表述語句的變化上,我們對于這塊的內容也應細心整理,防止自己在答題時,還沿用了老的說法。刪除的知識點記住即可,無需太多關注。
在梳理和對比時,要注意邏輯與知識脈絡的搭建。不要機械地歸納,而應該在整理中逐漸領悟考綱新變,同時結合自身的水平,對自己所需的復習進度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5.不要忽略細節變化
比如在17年的考研英語大綱中,大綱給出的詞匯數量并無改變,但大綱的詞表后面給出了一些詞綴的加強和注釋,此處變化看似普通,實質卻意味著考研英語對詞義深度與延伸詞匯有了新的要求標準。因此我們要了解細節變化,調整復習傾向,萬萬不可忽視。
面對這樣的細節變化,我們應首先弄清微調的類別范圍。是針對內容,還是體例?是只有表述字句變動,還是數量上的增加?接下來,我們應該注意這種細節變化是單獨存在的,還是前后有所呼應?
如果在幾處細節變化里,能夠找到同樣的調整邏輯,可能意味著此處考點或考察重點發生了變化。最后,我們一定要明確細節變化的最終影響,換言之,就是這處變化對于考試的最終影響。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出復習上的應對,熟悉考試方向與命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