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當研究生面試的考官已經許多年,這次考生質量之糟好像創了記錄。
有位還是211大學的考生,幾乎答不出考官提出的任何問題。教授想好歹也是211大學,能收下就收下。于是問個他看來總能說幾句的問題。你學過數學分析中,印象最深的證明是什么?教授想,學生總不至于任何證明都沒有印象吧。固然,那個學生說有許多證明,印象最深的是e-d語言。教授覺得考生有些道理但答非所問,就追問1句,e-d語言證明了什么。不論學生說函數極限還是函數連續,教授就不追問了。不料,學生說,例如,有任意形狀的樹葉,用e-d語言能夠證明,總存在1條曲線,把樹葉分成面積相同的2部分。這個答案倒是出乎教授預料,是個有趣的問題,只是也太非主流了。
還有個來自有幾個博士點學校的考生。英語只考了40分,壓在學校線上。有考官問,英語為什么考這么低?學生說,有道題目看錯,不然就考很好了。另個考官說,那個題目多少分?考生答,10分。考官說,那也只有50分,也不好。考生憤然說,我到這里才發現,怎么對英語有這么高的期待!教授忍不住說,60分及格,40分的都進面試了,期待還能怎么低?英語的面試題是讀本英文代數學教材序言中的3句話,然后說出意思。考生讀不出,也說不出意思。有個考官就把其中的1句翻成漢語,讓考生譯成英文,等于提示1下。考生還是不會。教授又挑了其中最簡單的1個詞,問他“數”英文怎么說? 考生答,mathematics。教授說,那是“數學”,我問“數”。考生說,mathmatic。另1個考官提示,自然數集合都用N表示;還有個考官提示,老大、第1的英語。統統沒有用,考生堅決不會。大家注意到考生第1志愿就是他們學校,便問他為什么選他們。考生實話實說,我覺得咱們門當戶對。幾位考官都感慨,沒有想到我們已經這么慘了!
教授最不喜歡的是所來自985大學的考生。男孩子比女生還扭扭捏捏,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皺著眉頭,好像很痛苦,也好像很不耐煩。問題回答的也不怎么樣,雖然還沒有到完全答錯的程度。
最后討論的時候,前2名考生都沒有異議地出局了。就是那個985,有些爭議。教授是力主不招的,但學院領導希望以后能吸引他的校友報考,算是千金買馬骨,還是招了算了。教授想想,自己的反感主要是不喜歡他的做派,這不是能拿得出手的根據,雖然其他考官也有同感,就沒有堅持。后來又爭論好久,最后好像還是要了。
上次說的學校還說得過去。學校差的就更不怎么樣了。
有個小師范學院的考生,口口聲聲說自己適合搞研究。考官問過,才發現原來這個考生覺得自己不善于與人打交道,恍然大悟道,原來我們都不善于與人打交道。教授問的問題更積極些,請考生在身邊的人中找個例子,是善于搞研究的人,家長老師都可以。這個考試舉的例子是他同學,因為起早貪黑地學習。等考生出去后,教授感慨說,我們不是歧視某些學校,但這個考生確實缺乏1個職業榜樣,告訴他搞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情。這個考生也出局了。
還有個學生學術出身也很差。教他數分課程的老師恰是教授的學生。這個學生志向倒是很高遠,非要解決世界難題。他已經有很好的職業,在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但要辭職讀研。后面討論時,教授說考生精神可嘉,但基礎不行,實在不是搞研究的料;特別是有這么好的職業,我們錄取他是不是反而把他害了。旁邊的主管研究生的院長助理小聲說,這個您不用操心,他母親是政府部門的處長,父親是私企的董事長,研究生院打過招呼,這個要招進來。討論的時候,幾位考官都說這個基礎太差。助理只好說明其中緣由。大家都說早說呀,何必浪費時間討論。招沒有問題,問題是畢業怎么辦。大家1致推薦助理親自指導他。助理說,憑什么,我與他沒有任何私人關系,完全是為了我們學院。大家說,理解,為了學院,你在幫他畢業吧。
另有個學生的學生,雖然不夠211,也是省重點。他復試時自報家門,自己的任課老師是這里畢業的。教授就問是誰,原來是自己的學生,教授笑笑沒有說什么。問考生專業問題是,學生答錯了。教授問,是你老師這么教的,還是你這么學的?旁邊的考官說,你老師是他的學生,講錯了要挨罵的。學生只能說是自己這么學的。
教授1天考了20多個學生,只有其中2個985的學生,還算不錯。其中有個還不像用功的樣子,在班上成績中下,但是校國際圍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