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女生:“她時代”來了 活出自己
[摘要] 在這個充滿女人味的考研“她時代”,我們每一位女生都是參與者,有自己的活法。 可以不考研,可以不工作,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來一次說干就干的創業。 只要我們選定了一條路,走得搖曳生姿,花開燦爛。

正在奮戰考研的姐妹們:
咱們應該驕傲,因為在中國,女研究生“逆襲”了:2010 年,全國女碩士首次超過男生,在當年的碩士研究生中,女生占 50.36%,比男生多了近萬人; 到 2012 年,全國 143 萬余碩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 4 萬人。
不是“陰盛陽衰”——拜重男輕女所賜,男性人口一直高于女性;也不是天賦異稟——專家早就辟謠,在學習上男生女生基本一個樣;你可以說,女生考研多是因為就業越來越難,但男生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 年代,被徹底扔進東非大裂谷,永世不得超生了。
這一路,我們是聽著流言飛語,踏過一地荊棘走過來的。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作為社會主導的男人仍希望女人是附庸,希望你身材玲瓏相貌姣好,進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需要你干練時能獨當一面,需要你柔情萬種時你能繞指柔。 總之,女性最好是變形金剛,男性需要你怎么樣,你就怎么樣。唯一要注意的是, 別威脅到他們的統治地位。而知識、獨立個性和涵養,正是女性崛起的最好催化劑。
我們有機會自由地去讀書、獲取更多的知識,可以和男性一樣競爭,在很多領域里甚至比男性更出色。這嚴重挑戰了男性的自尊心,于是他們在各方面設置障礙,企圖將女性排斥在社會主體之外,仍幻想著讓我們繼續從屬于男性,并將我們束縛在家庭中。所以當你考研時,你會聽到女生吃不了苦、考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博士等于剩女、女博士是“另一種人”、導師不喜歡女生等打擊自信的腔調。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寒窗苦讀十六年苦不苦?雖然我們都想成為女神,但關鍵時刻我們一捋袖子就是女漢子,遠勝當下手無縛雞之力的陰柔男。 有人說女人柔弱,導師罵不得、用不得。女人確實比男生更容易掉眼淚,但哭完我們沒有認輸,擦干眼淚掩埋好過去繼續發奮,不似部分男性陽奉陰違背后碎碎念。 考得好不如嫁得好?雖然男性是視覺動物,外表決定能不能喜歡,但內在決定了能喜歡多久。如果我們不是天生麗質貌若天仙,最好還是把智慧和學識當作最有 力的武器。
作為女人,我們決定考研不容易。如果我們是男生,不用照顧每月光臨的“親戚”, 一年365 天天天邊吃雪糕邊復習;如果我們是男生,不必考慮“我這個專業的導師是不是不喜歡女生”;如果我是男生,一年考不上考兩年考三年,反正男人是酒越陳越香……
作為女人,我們也有得天獨厚之處。首先,女性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表達溝通 能力,可以很快地融入新環境并與導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社會對女性在家庭責任上的要求比男性要低,也就是女性沒有養家的負擔。而男性則不同,他們更看重的是在畢業之后能否找到一份足以養家的工作。鑒于此,即使他們在讀研過程中,也不能完全沉下心來做研究。所以,導師在這方面上更喜歡女性的細致、認真與穩定。
女生讀研,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你總能找到事例佐證,你能找到一種因考研而失敗的挫敗,我就能找到十種因考研而獲得新生的精彩,因為世上沒有放之四海 而皆準的真理。屁股決定腦袋,你愿意相信哪個,意味著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前不久,考研圈里出了一位紅人—— 66 歲“考研奶奶”仝正國。她在初中畢業 38 年后重返高中,3 年苦讀、3 度高考,60 歲終圓大學夢,之后又三度考研,屢戰屢敗。 明年她將會調整方向,全力以赴四沖考研。誠然,她沒有我們身上的就業壓力,不似我們待字閨中,不必再顧慮職場的爾虞我詐,但她身上也有咱們缺少的:單純、直接、努力和執著。而這不正是我們作為女人本該有的特質嗎?而且我們還有最寶貴的—— 色彩斑斕的青春啊。
在這個充滿女人味的考研“她時代”,我們每一位女生都是參與者,有自己的活法。 可以不考研,可以不工作,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來一次說干就干的創業。 只要我們選定了一條路,走得搖曳生姿,花開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