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塊一: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一、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實踐決定認識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首先,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其次,實踐還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首先,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其次,實踐為認識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
實踐是檢測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認識對于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實踐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它是受意識支配的,實踐的這種本質特性決定它不能離開認識的指導作用;
其次,認識活動及其成果具有相對獨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動方式和發展規律,它一經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實踐;
再次,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認識可以使主體了解、把握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的規律性,指導主體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從事改造世界的活動;認識可以使主體在實踐活動之前,確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觀實際的目標、方案、步驟和措施,對實踐活動作出預測和規劃;認識可以使主體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指導主體選擇實現目的最佳行為方式;認識可以指導主體將局部經驗上升為理論;認識還可以使主體實現對自身的認識,并自覺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改造客體的需要;
最后,認識對反作用于實踐有兩種情況:
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
錯誤的認識誤導實踐,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的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
二、認識的本質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
2條對立的認識路線:
一條是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路線;
另一條是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路線。
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 VS 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
舊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外界對象;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科學地規定了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主要內容:
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第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過程。
第三,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
認識發展過程的兩次飛躍
兩次飛躍
認識發展過程要經歷兩個飛躍過程:
第一次飛躍為實踐中得到的感性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其中,經過兩個步驟,即收集十分豐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并且對于感性材料經過加工整理,即獲得理性認識。
第二次飛躍為理性認識上升到實踐,即理性認識付諸于實踐,并且要看付諸于實踐的理性認識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如果取得,則證明獲得了真理。
認識過程主要是思維的過程,同時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參與。
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導作用;解釋作用;預見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主要有:動力作用;誘導作用;激發作用。
模塊二: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特征
4個特征
真理即正確的認識,具有四個特征:
客觀性:真理的內容和檢驗標準都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絕對性:真理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人有認識能力去認識真理。
相對性:真理不能停滯不前,要不斷的深化、擴展和向前發展。
具體性:真理是有條件的,不是抽象的,隨著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
3個主義
同一真理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兩個屬性,兩者不可分割,只承認絕對性不承認相對性,會導致絕對主義。反之,會導致相對主義,相對主義又會導致懷疑主義和詭辯論。
1個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實踐作為 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即絕對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是不確定的(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經受實踐的檢驗)。
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實踐活動的2個尺度
真理尺度: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反映了實踐對象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真理。
價值尺度: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以滿足人們需要為內容的特定的價值目標。
價值的4個特征
價值具有客觀性;價值具有主體性;價值具有社會歷史性;價值具有多維性。
模塊三、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在實際工作中運用這一原理,就必須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
(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人類的實踐和認識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里的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三)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
(四)自由與必然
經過了上面的框架梳理與要點回顧,認識論部分的知識體系還是非常清晰和一目了然的。希望同學們在暑期繼續保持好的復習節奏與進度,我們下次再為大家繼續整理唯物史觀部分的考點。
在本章的學習中,大家要注意三個難點。1)認識的本質。關鍵是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反映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別。2)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及相對性的關系。3)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此外,在學習方法上,1.牢記概念。像實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真理、價值、價值觀等一定要記住。2.抓住核心原理。本章核心原理可以概括為四大關系和四大結論。四大關系:一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二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三是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關系,四是真理與價值的關系。四大結論:一是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二是認識的本質,三是實踐對真理的檢驗作用,四是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些務必要掌握。3.善于運用和分析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