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強調我國經濟調結構的“主角”是市場,政府要當好“助推手”。評論人士認為,這一表態,將進一步理順市場和政府在調結構中的關系,明確中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方向。在未來的經濟結構調整中,政府要控制好“兩只手”:既要簡政放權,收縮“越位、越權”之手,也要握緊“定向調控”之手,在結構調整中“有扶有控”。
一方面,要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只有收縮政府的“越位、越權”之手,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這樣才能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充分激發市場的活力,發揮出市場的“主引擎”作用。
但是,簡政放權并不是放手不管,政府的重點任務轉為跟進事中事后監管,便利投資、創業和就業,營造和維護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場秩序,促進政府管理更加透明、規范、高效,為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另一方面,要定向調控。在解決了“越位、越權”之手后,調控之手也不能“缺位”。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做到定向調控,“有扶有控”。
“有扶”,則是選準調結構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更多支持新興產業中成長型、創新型“領頭羊”和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小微企業。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增長、社會就業、調整結構的重要力量。國務院去年9月就專門針對民營經濟和民營投資,做出全面的研究部署,提出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破各種對民間投資制造隱形障礙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同時,盡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并在推進結構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另外,全面清理和修訂有關民間投資的行政法規。
對待小微企業,政府更是從稅收、收費、金融扶持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早在去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就重點提出,要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在今年的常務會議上,政府先后提出通過稅收優惠、減少收費和金融扶持等措施,重點支持小微企業。一方面,要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手,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在金融上,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重點扶持小微企業,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
“有扶”的同時,還要“有控”,兩手都要硬。對于落后產能,李克強提出,要下決心堅決淘汰。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提前一年完成。
在市場“主引擎”政府“助推手”的雙重力量作用下,我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前進步伐將走得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