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考點與真題
一、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1.社會主義之所以實行按勞分配是由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
前者是實行按勞分配的所有制基礎。每一個勞動者在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為社會提供勞動,社會則根據每一個勞動者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存在著差別。只有承認這種差別,才能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使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真題回眸
【1】(1)(ABE,2000年理第24題)現階段,我國確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據是
A.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
B.公有制經濟實行多種經營方式
C.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D.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也創造價值
E.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2)(C,2005年第7題)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
A.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
B.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C.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名師詳解
【命題方式】考點一致,重復命題
【解析】考點: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據。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和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是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經濟依據,故第【1】(1)的正確選項是A、B、E。
第【1】(2)的考點是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前提條件。
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收人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有其客觀必然性。(1)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2)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和勞動還沒有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僅僅是個人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故C為正確選項。選項A、B、D不合題干要求,是錯誤選項。
2.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按勞分配是全社會分配領域中主體的分配原則,也體現在它是公有制經濟內部主體的分配原則。
3.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對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體現,只有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最終實現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保證人們相互之間在平等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建立和諧的經濟利益關系;才能保證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前進。當然,也只有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的實現。
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點。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就是按對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
1.生產要素的分類:一是以土地等自然資源或生產廠房、設備、原材料等形式存在的各種物質生活條件;一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提供的活勞動、技術、信息、管理等形式存在的人的勞動。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
各種生產要素同勞動一起,都是物質財富和使用價值的源泉,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當它被排他性占優勢,必須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來發展生產。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同勞動價值論并不矛盾,因此既不能因為肯定勞動價值論而否定按生產要素分配,也不能因為肯定按生產要素分配而否定勞動價值論。
真題回眸
【2】(1)(B,2014年第7題;2008年第24題;2003年第25題)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
A.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按勞分配的補充
B. 我國社會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
C. 生產要素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D. 生產要素是價值的源泉
(2)(A,2001年理第13題)我國現階段存在按勞動力價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著
A.私營經濟 B.個體經濟
C.集體經濟 D.股份合作制經濟
名師詳解
【命題方式】考點一致,重復命題
【解析】考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依據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我國社會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因此,第【2】(1)的正確答案是選項B。在【2】(2)所有制決定分配關系。按勞動力價值分配是指在外資經濟和私營經濟企業中工作的勞動者得到工資收入的方式,因為在這些經濟中,勞動者同企業的關系是雇傭關系。個體經濟是以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勞動為基礎的,他們的收人是勞動收入。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實行按勞分配。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特點的一種公有制實現形式,屬集體經濟,在分配方式上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因此B、C、D錯誤,選項A正確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
(1)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勞分配,因為按勞分配得到收入的勞動者不是憑借作為獨立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以提供生產要素的身份參與分配。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主要是個體勞動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經濟的雇傭勞動者。
個體勞動者的收入是憑借自己的勞動和占有的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所取得的收入;被雇于非公有制經濟的雇傭勞動者取得的勞動收入,實質上是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商品,按勞動力價值得到的收入。
(2)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主要包括資本所有者在生產經濟活動中憑借資本所取得的利潤;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將自身的貨幣或資本借給他人經營獲存入金融機構所取得的利息;以實物形態租借給他人經營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
(3)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如科技發明、創造、信息、專利等參與分配。
真題回眸
【3】(C,2004年第12題)某員工在外資企業工作,年薪5萬元;利用業余時間在民營企業兼職,年薪2萬元;購買股票分紅2萬元;出租住房收入2萬元;轉讓技術收入1萬元。該員工一年的勞動收入為
A.12萬元 B.9萬元 C.8萬元 D.7萬元
名師詳解
【解析】考點: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在外資企業工作和民營企業兼職所得到的收入,是勞動力價值收入,屬于勞動收入范疇。同時從事技術開發屬于直接生產勞動,因此其轉讓所得也屬于勞動收入。由此計算,正確答案為選項C。股票紅利和房租屬于資產收入,不屬于勞動收入范疇。
4.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的分配制度的意義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會。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確認識“先富”和“共富”的關系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和社會主義本質的最重要的表現。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決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我們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合法經營的企業和誠實勞動的個人先富起來,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貧富懸殊,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依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而先富起來,提倡先富幫后富的政策,是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經濟條件要求的。它不但與共同富裕沒有矛盾,而且還是達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允許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與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別,承認在一定時期內允許富裕程度差別的存在,是有其經濟根據的。
第一,這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必然結果。由于勞動者的體力、智力和勤奮程度不同,每個人得到的勞動報酬就不同,即使所得的勞動報酬相等,也會由于家庭負擔的不同,而出現富裕程度的差別。
第二,這是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分配方式的必然結果。
第三,這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有市場經濟的存在,價值規律和競爭就起到作用,就必然造成優勝劣汰,這是人們意志所不能改變的經濟現象。
第四,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不平衡總是絕對的,平衡則是相對的。實現共同富裕,同樣有一個不平衡發展的問題,不可能是同等同步程度地富裕起來。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達到共同富裕,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與個人依靠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裕起來,就必然產生示范的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并幫助其它地區、其他企業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鄧小平提出的“兩個大局”的思想,是處理“”先富“和”共富“關系的基本指導原則
鄧小平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照顧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真題回眸
【材料精讀】
(分析,2002年文理第35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擴大。請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理論和社會主義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們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擴大,這一方面表明我國在克服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弊端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過大問題,避免出現兩極分化。
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在我國現階段有其客觀性。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并存的分配制度,會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實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擁有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把調動積極性、提高效率放在優先位置,也會使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所以,我們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國家必須采取對低收入者實行補助,征收累進的收入所得稅等措施,避免兩極分化。
【名師詳解】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理論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理論和社會主義的目標出發,綜合認知題干中關鍵概念”收人差距擴大、收人分配理論、最終目標“,并從二個層面加以分析:
第一是運用辯證法的觀點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有所擴大的現實及其客觀必然性(經濟依據);第二,根據社會主義的目標即共同富裕,強調國家要采取適當措施,防止兩極分化。
2.注重社會公平,防止兩極分化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必須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到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必須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
黨的十四大以來,相繼提出了兼顧效率和公平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調節收人分配的力度。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問題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平問題不只是再分配要解決的問題,在初次分配中同樣有一個要解決好效率和公平的問題。這些提法的變動,反映了分配理論在解決利益分配和收人差距實踐基礎上的與時俱進。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課題。講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進和諧,堅持效率和公平有機結合才能更好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真題回眸
【4】(ABCD,2011年第25題)做大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始終是我國政府面臨的重大任務。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責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
A.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B.解決當前收入分配領域突出問題的需要
C.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D.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名師詳解
【解析】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
本題出自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決議的內容,屬于結合時政加以命題??忌鶕邔梦逯腥珪臎Q議可直接得出答案。
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是貫徹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深化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保持社會穩定,順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
(2)社會保障是一個體系,一般由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商業保險和慈善事業等。其基本目標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第一,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第三,失業保險制度;第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真題回眸
【4】(A,1995年文第8題,1999年文第9題,2008年第7題)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其基本目標是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進社會經濟增長
C.實現充分就業 D.使更多的勞動者擁有財產性收入
名師詳解
【命題方式】考點一致,轉換題干或選項重復命題
【解析】考點:我國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
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其基本目標是保證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即對生活資料的需要。由此,可得出相關問題的正確選項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