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在北京農學院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得到兩位導師的指導,為我繼續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日前,已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的孫宏賀,依然感恩在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攻讀研究生的日子。
在北京農學院,很多研究生都有兩位導師,一位來自校內,另一位來自校外。孫宏賀正是在兩位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了課題研究,并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發表了專業論文。
北京農學院校長王慧敏說:“高校在學科、研究生授權點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科研院所則在科研平臺、項目和科研實力方面更勝一籌。高校應與科研機構聯合,有效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協同創新和協同育人等途徑,實現創新要素匯聚。”
借鑒歐美許多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研究生的做法,北京農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構建了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機制,學校與首都農業集團、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北農集團等大型涉農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從合作企業聘請95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當研究生校外兼職導師,每位專業學位研究生均有校內外兩位導師指導,實現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2011級研究生種興祿曾在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的涉農企業實習。“一方面我看到導師的研究成果在企業得到轉化,這極大地鼓舞了我做科學研究的熱情;另一方面,在實習的過程中,我也更清楚地了解了行業和企業的需求,這不斷提醒我搞科研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與社會需求對接,才能更好地發揮科學研究以及科技創新的作用。”種興祿說。
“為更好地適應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需要,高校應特別注重與國外高校聯合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北京農學院黨委書記鄭文堂說,“要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目前,北京農學院已經先后與英國、日本、法國、波蘭等國的一些高校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機制,通過雙方導師的聯合和學生對國內外培養環境的經歷,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和人才培養目標。
“每一個研究生都是一棵充滿無限可能和希望的樹苗。”王慧敏說,“我們希望為研究生提供多種土壤的營養,讓他們吸收到科研院所、國外大學、涉農高新技術企業的營養,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