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經濟學熱門考點解讀
[摘要] 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無休止地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這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剩余價值規律。馬克思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p>

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無休止地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這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剩余價值規律。馬克思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p>
由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即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第一,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生產使用價值的過程。由于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要素都被資本家所占有,由此決定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具有兩個特點:第一,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屬于資本家。第二,勞動成果或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第二,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價值增殖過程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這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要方面。所謂價值增殖過程就是超過勞動力價值的補償這個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馬克思指出:“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辟Y本家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創造了超過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從而形成了剩余價值,這是價值形成過程轉變為價值增殖過程的關鍵。
此外,在價值增殖過程中,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用于再生產勞動力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動,用于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并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與雇傭工人之間的剝削與被剝削關系。
由此可見,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總是通過各種物品表現出來的,但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一定的歷史社會形態下的生產關系。
綜上所述,根據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資本可以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它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其價值量不會大于它原有的價值量。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只轉移自己的物質形態而不改變自己的價值量,不發生增殖,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不變資本??勺冑Y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再生產過程中,工人所創造的新價值,不僅包括相當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還包括一定量的剩余價值。由于這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
因此,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它表明,雇傭勞動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剩余價值既不是由全部資本創造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創造的,而是由可變資本創造的。這種劃分也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可以用剩余價值率表示:m′=m/v。剩余價值率還可以表示為:m′=剩余勞動/必要勞動=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