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份,意味著所有研友們都進入了整個考研復習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強化階段,這個階段復習效果的好壞,將直接決定你最終考研成績所處的檔次,所以其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首先,我簡要地作個自我介紹,以便大家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本文。我是一名工科生,本科就讀的是一所三流學校,報考的是一所在本專業領域中的一流學校,總共考過兩次研,13年失敗,14年成功,成功的這次初試成績是400+,可以說,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自己都有深刻的體會。
接下來,我想從心態和方法兩個方面來談談強化階段的復習。
心態:
所有考過研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考研比拼的最主要的就是毅力,誰只要一如既往的堅持到最后,只要他報考的不是難度極高的學校,一般都沒問題。而這樣的毅力就必須要有積極的心態來保證,什么才叫好的心態呢?積極進取,同時保持平常心。
心態的作用在強化階段體現的最明顯,不少人認為此時離考試還有很久,經常出現松懈的情緒,上自習不能堅持始終如一,心思沒有完全放在學習上,三天打雨兩天曬網,等到了11月,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東西沒看,于是臨時抱佛腳,每天都匆匆忙忙,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像這樣的考生是“抱”不贏的,要么考之前就放棄,要么考了兩門之后放棄,極少數堅持到考完的成績也不理想。
我想既然是選擇了考研這條路,誰都希望有個好的結局,所以大家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做好充分的吃苦的思想準備:為了考研,全力以赴!
一方面,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進入9月份,平均下來一天至少要有10個小時花在考研上,如果你報考的是名校的話,這個時間還應該逐步增加,到10月份的時候,應該要保證12-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當然,再多也就沒有必要了,雖然時間多了,但效率也會隨之下降,那就得不償失了。留點時間放松放松,勞逸結合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要保持平常心。考研的整個過程很難一帆風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都可能出現,從小處說,比如自己做一道題犯了低級錯誤,做一張卷子得分很低,從大處說,因某一件意外的事耽誤了自己好幾天的復習時間等等,這些挫折和困難都很容易讓人產生急躁的情緒,一急就看不進書,看不進書就越急,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使復習效率直線下降。要避免出現這種情緒,就要對考研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考上研究生固然重要,但畢竟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而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退一萬步說,就算輸也輸得起,所以不要讓自己的神經繃的太緊。當自己的情緒實在不好時,應該放下書本放松放松,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后對前一階段的復習進行一些總結,為以后的復習定一個計劃,注意切不可因過去沒做好的事懊惱,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更改,你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現在。
總而言之,考研貴在持之以恒。
方法:
考慮到專業課五花八門,不同學校不同專業間差別都很大,所以在這里,我就只談談三門公共課的一些復習方法和經驗。
政治:
一般來說,政治的復習都是從9月份開始,可能有些同學在暑期已經上過輔導班,有點基礎,這當然更好,但即便是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同學從9月中旬開始準備也完全來得及。下面,主要談三點:
第一,關于輔導班。
政治的強化班和沖刺班都有必要聽一聽(此處特別說明,第一次考研的同學這兩個班最好上一下,其它的班沒時間的話就算了),個人認為政治輔導班都差不多,隨便挑一個就行,關鍵是上完課之后自己需要認真消化、理解。
第二,關于輔導書。
講義是所有輔導書中最重要的一本,市面上比較有名的老師寫的講義都不錯,比如:任汝芬,張俊芳,岳華亭等等,紅寶書也很好,買哪一本都行,但得認真去看,切不可走馬觀花。我去年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要點精編》,主要是它比較薄,語言比較精煉。
習題集,最好是用答案有詳細解釋的,我覺得陳先奎等人大老師編的《200題》非常好,答案解釋準確到位。
另外還強烈推薦恩波的《核心考案》,這本書在后期復習時非常管用。至于模擬卷,都差不多,但不要買太厚的,沒時間去做。
第三,復習方法。
總得來說,政治復習可以分為三輪:第一輪看書,第二輪做題(選擇題),第三輪總結加記憶。
六門課中,“時事”最后一個月復習,“當代”可以不復習(因為此門課復不復習差別不大,基本靠吹),所以第一,二輪重點就要放在馬哲、政經、毛概、鄧論上,其中重中之重又在馬哲和政經,這兩門課至少要過三遍,尤其是初次考研的同學更要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到第三輪的時候,也就是最后沖刺階段了,此時可以背一點時事,以及一些核心概念,但注意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背誦上,即便是背也要與理解結合起來,才會有效果。另外,政治平時主要是練選擇題,至于大題(主觀題)到臨考前半個月熱熱手就行,選擇題會了到考時大題自然也就會了。
數學:
我考的是數一,對工科生而言,得數學者得天下,所以數學是所有4門課中最重要的一門。數學的復習過程是一根長線,在暑假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著手準備了,到了現在大家對要考的知識點應該有個初步的了解。
第一,關于輔導班。
數學的強化班一般在暑假就應該上完了,若是到現在還沒有上的同學,最好不要去上秋季班,而應該直接看講義自學,因為時間已不允許你再去系統地聽別人講課。另外,數學的沖刺班,我認為沒有很大必要去聽。
第二,關于輔導書。
講義:陳文燈的《復習指南》和李永樂的《復習全書》都可以,相比較而言,陳的高數編的更好,李的線代和概率則更優。
習題集:在此我強烈推薦李永樂的《經典400題》和《真題解析》。另外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去做一做陳文燈的《題型集粹》。
第三,復習方法。
數學的復習也可以分為三輪。
第一輪:看講義,打基礎。
這一輪最好能在9月底之前完成,越早越好。因為是第一次全面的看這么多知識點,碰到一些難點不懂是很正常的,此時不要拘泥于某幾處難點,而應該將不會的先放過,留待第二輪來解決。
第二輪:查漏補缺,大量做題。
這一輪至少應該在10月中旬開始,主要是解決第一輪的遺留難點,加深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而這點是靠做題來實現的,在此強調一點,不要因為第一輪復習是碰到的難點太多而一味地看書,不斷推遲開始做題的時間,因為有些知識點只有通過做題才能吃透,甚至少數難點只要求你會照葫蘆畫瓢,不要你完全理解它,比如《概率》中的假設檢驗這一部分。所以說做題可以節省你的復習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如何來做題呢?我去年的復習主要是圍繞《經典400題》和《真題解析》進行的,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以試卷的形式出現,而我第一次做上面的題目也是按照考試要求來做,3個小時做一張卷子,這樣可以使自己更多的適應考試氣氛和節奏,然后我會花大概三天的時間來消化這張卷子。因為《經典400題》要比真題的難度至少高一個檔次,所以我建議大家先做《真題》再做《400題》,注意兩點:一點是把最近2-3年的真題留到考前一個月來做,原因之一,真題知識點分布更全面更合理,可以幫你把所有知識點都回顧一遍;原因之二,就是真題比較容易,可以在臨考前給自己充分的信心。另外一點就是要把《400題》吃透,我去年其它的模擬題基本沒做,但是把《400題》做了3遍。
第三輪:回顧總結,加快答題速度。
此輪的時間大致是考前一個月,主要是把知識點串起來,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回顧以前做的卷子,重點把握自己經常出錯的知識點,此外,可以做幾套模擬題,完全按照考試要求,在不粗心的前提下,盡可能加快答題速度,因為真題的題量很大,沒有一定的速度很可能做都做不完。
最后說明一點,數學中高數比線代和概率的難度更大,分值也更多,所以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數上,線代和概率只要掌握基礎題就行。
英語:
我的英語水平中等,一般及格沒問題,而要上70分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立志英語要拿高分的朋友就大可不必看我的英語復習方法了。但我想大多數人,尤其是理工科生對英語的要求并不高,能上60分就已經足夠,若是對英語要求是這個檔次的朋友,那我下面所講的東西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關于輔導班。
經過從初中開始這么多年的磨練,特別是在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應試教育的洗禮下,每個人在英語學習上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至少是現在做英語卷子不用別人從頭教起。所以我覺得英語強化班沒有必要去上,可以借上報班的同學的講義來看看。
第二,關于輔導書。
英語一定要有一本真題解析的書,我覺得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由“考研命題研究組”寫的書比較好,書名我不記得了,去年這本書的外殼是黃色的,內容就是將歷年真題按題型來組織,買的時候還會贈送近十年的真題。另外要有一本詞匯書,至于作文書,我認為經典的《萬能作文》不錯。
第三,復習方法。
英語的復習跟數學一樣也是長線,需要平時的不斷積累。
考研英語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歷年真題無比珍貴。可以說,在整個英語復習過程中,你必須有且只需有近十年的真題。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真題實在太棒,太標準,每年都差不多,尤其是在閱讀理解這個大頭上,出題套路基本固定;另一方面是市面上的模擬題實在太爛,大家做了之后,除了多認識幾個超綱單詞和浪費大量寶貴時間外基本不會有其他收獲。
二是閱讀理解分值比重特大,僅這部分的選擇題就占了50分,只要這部分做好了,整張卷子拿個及格分數一般沒問題。
基于以上兩個特點,所以我在復習英語時將80%的時間花在了真題的閱讀理解上,在最后考試的時候將60%的時間花在了閱讀理解的50分選擇題上。所以大家在做真題時,尤其是從9月到11月這幾個月中,只需全心全意地消化真題的閱讀理解,平均一天消化一篇閱讀文章,盡量做到該文中的每一個難句都理解,每一個單詞都認識,每一道題的選項正確的理由,錯誤的理由都清楚,簡言之,就是要細,因為考研的文章出題主要就在細節上,當然也要鍛煉自己的宏觀把握能力,特別是在短時間內看出一篇文章的總體架構能力,這對在考試時做一些模棱兩可的題時有幫助。
另外,作文也是考研英語中的一個重頭戲,只要練了一至兩個月拿到30分中的18分-20分不成問題,而完全不練很可能就只拿得到10分左右,所以很容易在此拉開差距,作文別無他法,就是多寫,同時記一點套話,既可湊字數,又可加快寫作速度,一舉兩得。
在完成了復習閱讀和作文的任務后,可以花剩下的5%的時間來練習翻譯和記憶單詞。至于完型填空,我有種比較極端的做法,那就是平時既不練考時也不做,為什么?因為自己的語法基礎并不好,做與不做此題得分差距并不大(注意我所說的不做是指不花時間去想,答題卡上還是要隨機填上了,畢竟有25%的概率的),而我可以將此題的寶貴時間挪到做閱讀理解上。我的這種做法固然是邪門歪道,但對于和我一樣語法基礎并不好的研友們來說,會比較管用,按這種做法,我兩次考研都上了60分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當然,英語要拿高分,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我兩次考研英語都沒上70分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后記:
我原本想4月份復試完就寫一篇介紹自己考研經驗的文章,但各種客觀原因再加上自己的惰性和貪玩,一直到現在才把它寫出來。
整篇文章的內容都只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寫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多指教。每個人的考研路都不盡相同,所以對于我所寫的東西,大家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制訂復習計劃。
最后祝愿所有看到此文的朋友都能順利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
考研路上,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