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跨考復旦國商專業課備考經驗分享
[摘要] 本人在職復習考的復旦大學國際商務專業,下面談談參考書和大綱、專業課復習過程、幾個問題、2014真題、答題情況和要點分析、部分答題框架。本人所指跨專業不是什么金融到國商,是工科、英語到國商,沒有經管類背景的。

本人在職復習考的復旦大學國際商務專業,下面談談參考書和大綱、專業課復習過程、幾個問題、2014真題、答題情況和要點分析、部分答題框架。
本人所指跨專業不是什么金融到國商,是工科、英語到國商,沒有經管類背景的。
一、談談參考書和大綱
今年的題目大家也看了,大綱有用嗎?自己判斷。我反正二戰時沒看,一戰的時候就看看,沒按照這個總結。
1.國貿,尹翔碩這書對跨考的,特別沒有經濟類背景的,就是坑爹;建議用海聞國際貿易,再補充尹翔碩,
2.國金,姜波克這書有2版,不用糾結,哪一本都行,我2本一起看的,一起做的筆記,可明確。
3.跨投,張紀康這書還行,至少能看懂,邏輯上能理解。
4.國經,強永昌這書感覺在一些重要的理論方面沒怎么講,邏輯性還是可以的。
5.國際商務管理,薛求知坑爹的書,部分邏輯我到現在沒懂,可見本人天資之愚鈍,但必須以及一定要看。
6.國際商務,希爾第一遍看就可以做筆記了,后面就不用再翻原書了,這書看的時候要快。
7.光這幾本書是不夠的。另外看的,感覺有用的幾本,在后面試題分析提了,不在贅述。
看書順序,希爾(一遍過),薛求知(第8章可略,自己判斷,坑爹了,別找我,我反正是沒看,關鍵也看不懂),強永昌,張紀康,海聞國際貿易(補充尹翔碩),姜波克。二戰時,我自己是這么干的。一戰的時候,我一個月也沒看完尹翔碩的國貿,天資愚鈍啊,什么吊艾思奇和圖吧,不懂,海聞書上沒有,哈哈。國金更是天書了(二戰復習時第四第五章直接略過,時間不夠,心蠻虛的,但也感覺不是重點)。這樣的話基本上是由易到難。而且薛求知,真的真的重要。薛求知和強永昌可一起看,以薛求知為藍本,但張紀康我建議還是單獨的好點。
注意:事實上,要看懂國貿、國金需要,宏微觀基礎、金融學基礎的。但是我感覺不需要特地去翻這幾本書,碰到不懂的專業名詞什么的(完全競爭?)可問問學經濟的同學或者百度。
二、專業課復習過程
專業課全是在上班的時候解決的??记罢埩它c假,背。一戰的話,糾結在尹翔碩,和姜波克,3-4個月沒進展,看不懂,真的,后覺悟應該先看薛、強、張等;照書直接總結筆記,手寫的,字太差,二戰沒看這份筆記,10月底換成某大學。二戰7月底開始吧。按薛、強、張、海、姜一路直接總結,后面補充了些希爾的直接殺到11月底、12月初的樣子,趕緊背。
三、幾個問題
1.復習多少遍或者到什么程度才夠?
多少遍都不夠,別看考上的都是100出頭,我知道的一個有經管背景的,專業課考68分。另外這問題也不用問了,每個人時間不同,基礎不同……反正總之把知識有條理系統性的裝到腦子里就行。
2.那些理論推倒怎么辦?圖看不懂怎么辦?
跨專業,在職考的,如果你這次只是來混經驗,準備再戰的,那當然要搞懂啦。
想一次搞上的,腦子里始終記著這一點:時間有限,這意味著什么,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最多的分數。往年沒考,誰能說今年不考?但問題是你有這個時間,有這個基礎嗎,有的話,當然是復習越充分越好了。但是跨考,在職,想一次搞上的,必須注重投入產出。(本人word版本筆記靜候您大駕哈)
3.書上碰到坑爹的不懂怎么辦。再仔細一個字一個字看一二遍,實在不懂先跳過去。確實有很多地方邏輯不通,我現在也沒理解。要不就是找找其他書。
四、2014真題
2014年復旦大學國際商務真題(DDIM)(某同學考場抄來的,應該無誤,借用了,感謝無名氏)
簡答題
1.國際商務中基于制度的觀點關注制度與企業間的動態互動作用,簡述制度是怎么樣對企業發揮作用的?(15分)
2.概述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內容。該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內在邏輯關系是什么?(15分)
3.對外投資理論十分強調區位優勢。除了天然的地理優勢外,區位優勢也可能來自某些地區經濟活動的聚集,請解釋聚集效應的來源。(15分)
4.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證券投資,都會產生資產所有權,為什么企業更傾向于采取對外直接投資。請在理論上給予解釋。(10分)
5.分別論述一國國際收支和通貨膨脹對匯率變化的影響。(10分)
6.何為歐洲債券。(10分)
7.論述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影響。(10分)
8.以在國外建立制造環節為投資目標的公司,它在考察東道國市場時,側重考慮哪些環境因素。(15分)
論述題
9.試分析國際企業實行跨國戰略試圖同時達到的三個目標的協同作用。(25分)
10.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有不少資源搜尋和市場搜尋類的海外購并投資。試分別分析這兩類購并的動因,合理性及潛在的風險。(25分)
五、本人答題情況和要點分析
拿到卷子,看到這些題,心都死了,第一題首先所有書上都么有;5/7/8題只思考過沒寫過,6題往年的題,當時以為少寫字了,沒想到居然就是這六個字。
我寫字慢的要死,在2,3,5,7,8,9,10上面花太多時間了,以致最后應該是不到30分鐘,可能是20分鐘,寫了1,4,6;3題,特別是第一題只寫了3-4行就交卷了。(答題紙可供答題的是11頁,約B5大小,確實是11頁,因為第1頁紙是用來搞些亂七八糟的信息的,1-8建議一題一頁,控制行間距、頁間距大?。徽撌龈?.5頁)
2題,基本內容是關鍵,我是大概分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寫的,什么要素均等化之類的應該不屬于基本內容,但是后面也提了結論;后面邏輯關系,在尹翔碩書是肯定找不到的,【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產要素的框架下分析產品的生產成本,生產要素價格已不再是外生變量,而是與產品價格相互決定相互影響的內生變量。運用總體均衡的方法分析國際貿易與要素變動的相互影響。】這是海聞國際貿易書上的原話,我復習是以海聞這書為藍本的,后面補充了下尹翔碩的;還有一本薛榮久的國際貿易,也有點內容。
3聚集效應這個其實可借用波特鉆石理論吧,但是我看的另一本書跨國公司與國際直接投資,趙春明編的,上面貌似有一點,然后就是扯了8題,這個可能要重點說下,我首先寫的是根據他FDI的目的來考慮因素;因為若在當地銷售,則必須考慮市場規模啊、營銷啊什么的;若是不在當地銷售(返銷什么的)壓根不用考慮市場規模什么的,那么就是為了利用當地的生產要素資源,這方面要重點考慮;另外不管什么目的,都要考慮FDI在該國的可行性。這點我是受國際商務,梁能,p147-150啟發的,這塊寫的比較清楚。如果直接上來就是政治經濟法律文化什么的,可能不太合適……
9題,我是按照薛求知書上面的那個答的,寫了很多,一頁半吧
10題,我在資源搜尋這塊答了挺多的,因為根據張紀康這書上說,資源分好多類,人、錢、自然資源什么什么的;另外一點是必須舉例吧;舉了聯想收購IBM,中信泰富西奧鐵礦等例子;感覺這種實務性的題目最好舉實例。
其他幾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寫的什么;反正是瞎答一通,就不說了。上面的也僅供看看,反正我就是這么答的……
總之:基于ddim試題風格不變的前提下,重點理論要重點研究,思維要拓展;往年的真題一定要寫出來,寫字一定要快。
六、部分答題框架
跨考的要重視答題技巧。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感覺答題時,說是要條理清晰,這句不能簡單理解成寫1、2、3標號。我總結了一點答題原則:框架合理、層次分明、要點全面、案例點睛、字跡清晰。
提醒下:別一味照著經院那幾本書答了,或者薛求知的,那樣的話,首先書上部分是有明顯錯誤滴;其次,思維不夠開闊。再次,思考下為啥專業課考上的大部分都只在100出頭。
真題答案,別迷信啦。真的,如果你復習到最后自己還不能總結答案,還要靠什么什么參考書,或者翔高的答案,那你上考場之后,怎么辦?
下面的是自己總結的一點,本專業的表笑話俺,如有錯誤,懇請不吝賜教,以免誤人子弟。放上來的目的是想讓大家參考下,但千萬千萬別照搬,期待創新。
回答影響因素框架:
1)內因:公司層面
2)外因/環境因素:微觀層面,競爭對手
3)外因/環境因素:產業層面,行業特征
4)外因/環境因素:國家層面,宏觀環境
回答如何影響(提供事例)
1)名詞解釋+論述角度(本國、本幣)+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
2)直接影響
3)間接影響
4)相互影響
回答一個理論的價值
1)實踐價值:包括實踐所需考慮的、理論所能提供的(提供事例)
2)理論價值
適用不適用,分別考慮
1)企業特征:核心競爭力……
2)行業特征:競爭特點、行業產品特征
3)國家特征:政治風險、經濟政策(貿易壁壘、管制、優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