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也有所謂的“流行趨勢”。比如在一段時間里,一些行業及其中的職位會被求職者熱捧,成為社會上所謂的職場熱門行業。
人們之所以會追逐熱門,是因為這些領域的職位通常會給他們提供相對高的薪資水平和較為理想的職業發展前景。
一個熱門行業的產生,與那個時間段的行業發展、技術的轉變、人才市場供需等原因相關,所以它永遠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應該是一種現象而不是真理。
目前的熱門行業及未來趨勢
我們根據上述影響行業熱門度的因素總結歸納出了以下六個目前相對熱門的行業,其中有的行業已經持續熱門10年,但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則有了新的變化。
1.金融領域
金融領域一直以來都是競爭激烈的行業,其熱門程度近十年里都沒有發生過太多的變化。顏莉萍介紹說,在2004年前后,整個金融行業的大環境呈現不錯的態勢,銀行、保險與證券業務都在不斷拓展。同時外資及合資金融機構也在這段時間里大量進入中國。這些大環境因素導致金融行業對于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人們的印象中金融行業意味著較高的薪酬福利,且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收入的增長也更可觀。根據智聯招聘的統計,金融領域(包括證券、期貨與投資)一年工作年限的平均月薪為4378元,而工作年限增加兩年后,平均月薪則上升到5812元。
互聯網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也讓這個行業保持一定的熱度。“互聯網金融會有很多創新的產品。”顏莉萍說,“首先這個市場的需求量會變得比較大,市場需求會逐漸轉化為人才需求。急需人才包括傳統的金融人才,以及擁有互聯網技術和運營背景的人,同時對銷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存在。”
大量人想涌入金融領域造成了這個市場的供求不平衡,而職位供不應求的情況最終又把金融領域推向熱門。智聯招聘的《2013金融行業招聘供需報告》顯示,金融領域人才求職投遞量遠大于企業崗位需求量,競爭比例接近5:1,目前招聘的職位主要是銷售類、金融類、保險類和經營管理類人才。
2.IT領域
智聯招聘也對IT行業的求職情況進行了統計,從企業需求來看,2013年發布的IT崗位數同比增幅為20.3%。但公司人的求職需求最近卻有所下降,從求職申請人數增幅數據來看,2012年全年增幅53.9%,但到了2013年則降為7.3%。這意味著盡管企業對IT人才的需求不減,但IT行業的公司人對更換工作的態度卻更加謹慎。
1990年開始興起的互聯網行業讓IT領域的職位成為許多人的首選。顏莉萍稱IT領域的熱門程度是這十年人才市場上最為直觀的一個行業。除了代表著未來趨勢,它也是高薪行業。據智聯招聘的報告,2013年IT行業整體薪酬排在所有行業的第三名,僅次于金融和房地產。
同時一些近年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譬如喬布斯、馬云等都出自IT領域,這些意見領袖表現出來的個人魅力也讓這個行業成為許多人的職業理想。
3.新能源、新材料
新能源與新材料的興起與宏觀政策有關。政府在推行綠色GDP,對部分產業進行了結構調整。能源行業由于政府推行環境保護而衍生出一些新興職位,新能源與新材料便是比較熱門的那類。
郝健介紹稱,大量生物技術企業、建筑材料及能源企業都在智聯招聘上發布了專注于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材料研發工程師職位。這其中對太陽能及光伏產業的人才需求開始顯現,超過半數的新能源企業對該領域都有用人需求。
4.醫藥及生物工程
醫藥及生物工程領域和金融行業一樣,也一直是近十年來熱度不減的領域。而且相比金融,對消費者而言基本上無可替代品的醫藥及生物工程受經濟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醫藥行業是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能夠比較好地抵抗經濟周期的一個行業。”顏莉萍說。
不管是大型的制藥公司,還是生物技術類的初創公司,如今都在人才市場上物色有專業背景的人才。顏莉萍介紹說,相比于其他領域,這個行業需要更高的專業性,這也意味著那些擁有較好專業基礎的人,在這里能夠獲得較好的薪酬。這加大了對對口求職者的吸引力。
同時,人口老齡化、新藥物的需求、人們健康意識提高等發展趨勢,都會讓這個領域的熱度持續升溫。未來,醫藥及生物工程領域的熱門職位還會從目前的技術研發崗位擴展到醫療管理等。
5.物流倉儲
物流行業恰好是十年前逐漸興起的行業。顏莉萍介紹稱,電子商務和第三方物流服務(3PLs)概念的出現,讓物流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并不斷成熟。去年在智聯招聘上,京東就釋放出了1萬個基層快遞配送崗位。
崗位的增加以及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不是太高,也讓物流倉儲行業里的職位變得搶手。不過物流快遞業正從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變得成熟,人才的需求結構也開始有所調整。顏莉萍與郝健都注意到,從今年起物流行業的進入門檻開始提高,尤其是3PLs領域,對中高層的人才需求會更大。“這些領域對人員的各項要求都所提升,需要行業經驗更豐富,具有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語水平。”顏莉萍說。
6.培訓講師
你可能不會想到,培訓講師這個職位在前程無憂“2013年熱門職業排行榜”中排在第一位。而智聯招聘也已經注意到培訓講師這一職業領域的興起,“教育培訓行業主要是受留學教育和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郝健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是中國的出國留學人員年齡開始逐漸降低,留學低齡化導致這個市場比以前更大,反映到求職市場上便是少兒英語老師職位的需求開始增加。”
同時郝健也注意到,目前對培訓講師的需求都是來自私營培訓等非官方機構,而升學競爭更為激烈也給這些培訓機構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在智聯招聘上培訓講師的職位需求,主要是英語培訓和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教育兩塊。而一些技能培訓,諸如傳統的會計培訓,已經不再熱門。
此外互聯網開始進入教育領域,在線教育未來幾年也會在中國逐漸普及,這也讓傳統教育體制之外的教育行業保持熱度。
面對熱門,三個建議
1.不應該盲目追隨熱門
熱門只是一個相對的趨勢,當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逐漸成熟時,它的熱度也會消退。因此不能夠簡單地依靠熱門與非熱門來判斷一個行業,更何況每年的熱門都在變化。熱門意味著收入更高,同時也意味著競爭激烈。在規劃職業時可以將熱門職業作為參照,但盲目追隨并不值得鼓勵。
“如果去從事一個自己不太合適的行業,你很難在這個行業或者公司里面做出一番成就。”顏莉萍說,“所以不要太追逐整個市場的大環境與行業熱度,還是要認清自己適合什么。”
2.從自身出發
職業選擇需要從自己的能力、性格與興趣出發。顏莉萍以熱門的互聯網行業為例,互聯網的創新速度與工作節奏很快,新產品總是不斷推出,一旦市場效果不好也要及時做出調整。作為互聯網公司的員工,需要去承受這種因為公司業務和組織架構的調整而產生的影響。所以雖然互聯網行業是熱門行業,但它更適合那些愿意擁抱變化、能夠接受變化并有能力及時做出調整的人。
而郝健則認為,對于公司人來說,并不是非要去熱門行業才會在職場上獲得一定成就,職業發展更多和個人能力及品質有關,在非熱門行業做得精彩的公司人也有很多。
3.清晰的認識和自我調整
無論是不是在熱門領域,都要對外部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做出及時的積極調整。
例如當下不再熱門的廣告與公關領域,“每個行業在公關這個角度都會有一些行業特性,比如說大型機械類的公司和快消品類的公司受眾不一樣,市場推廣的方式也會不一樣。”顏莉萍說。她建議從事廣告及公關工作的公司人應該培養全局觀,更加注重在某幾個行業的經驗積累,以便在時機合適的時候考慮轉行或轉為甲方。
而在熱門的行業,譬如互聯網與金融,則需要快速積累知識,因為人才流動和公司擴張會造成一些核心崗位空缺,具備更多積累與專業素養的人,可以在這個時候把握住上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