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復習策略
“心動不如行動”,當我們選擇金融學考研這條道路之后,就應該立即動手制定復習策略。
深入書本,超越書本――談金融學的讀書之道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金融學也不例外。金融學作為一門帶有文科性質的學科,所有的知識點都來之于課本,讀書是必修課。只有做到深入書本,然后跳出書本,才能為專業(yè)課奪取高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書籍的選擇
對金融學考研復習來說,知道讀什么書是十分重要的。對于非聯(lián)考的考生,直接采用《2014年**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中的參考書籍即可。對于報考沒有提供參考書籍的學校及參加金融聯(lián)考的考生,這個問題相對比較麻煩。事實上,最重要的一本書是《2014年金融聯(lián)考大綱》,因為這本書劃定了考試的范圍,確定哪些知識點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可以忽略。除此之外,一些專家和往屆考生推薦的書籍有:
1.經濟學基礎(西方經濟學)部分
①《西方經濟學(上下冊),高鴻業(yè)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或《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分冊)》《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分冊)》第三版,高鴻業(yè)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②《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微觀經濟學)》、《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宏觀經濟學)》,尹伯成編寫,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五版(綠皮書),書中大題可以酌情練習,但每章開頭的內容概括很經典。
經濟學的參考書籍,“高鴻業(yè)的教材尹伯成的習題”是基本配置。建議大家以一本比較全面的參考書為核心(高鴻業(yè)的比較常見),再挑選一些有特色的書作輔助,有些書借閱即可,比如《微觀經濟學》(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觀經濟學》(袁志剛,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觀經濟學》(王秋石),如果偏好國外的教科書,曼昆的《宏觀經濟學》該算標準的中級宏觀,可以讀讀。
2.貨幣銀行學部分
③《現(xiàn)代貨幣銀行學教程》,胡慶康,復旦大學出版社
④《現(xiàn)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習題指南》,胡慶康,復旦大學出版社
貨幣銀行學部分最基本的配置是“胡慶康先生的教材習題指南”,此外還有些書可供參閱,如《貨幣銀行學》,易綱、昊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貨幣金融學》,黃憲,武漢大學出版社;《金融學》,曹龍騏,高等教育出版社;《貨幣銀行學》,戴國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貨幣銀行學》夏德仁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金融學》,黃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國際金融學部分
⑤《國際金融學》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者《國際金融新編》,姜波克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⑥《國際金融新編習題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⑦《國際金融》馬君潞、陳平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
此外,推薦較多的參考書還有《 國際金融》,錢榮堃編,南開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易綱、張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投資學部分
⑧《金融市場學》,張亦春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投資學》,劉紅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一部分大綱沒有要求)
另外《證券投資學》(第二版)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證券投資學》(第二版)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參考。實際上投資學內容零散,沒有一本能夠完全吻合大綱內容的教材。
此外,專業(yè)期刊《金融研究》和《金融參考》,對考取高分有一定的幫助。
總體來講,金融學的參考書比較多,對于時間緊迫,知識基礎不牢固(例如跨專業(yè)),目標院校競爭不是特別激烈,以過國家線為目標的考生而言,擇書在精而不在多,應一本一本爭取讀透,狠抓基礎。具備一定實力、有抱負的考生,首先也要讀透包含核心知識點的重點教材,在此基礎上再擴大視野。而對于非聯(lián)考的考生,參考報考目標院校重點教師的論文、成果和專著是特別重要的。
二、書籍的初讀
對于初學者,建議先快速看完一遍書,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框架,一般教科書在第一章都會對一些思維方法基本脈絡等做介紹。比如學習貨幣銀行學,至少在讀完之后,你應該明白貨幣銀行學是研究什么的?包含那些知識板塊(可劃分為幾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大致講什么內容?貨幣銀行學和其他學科相比有什么特點?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初讀過程中,尋找學習專業(yè)課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和專業(yè)課建立一定的親密感,不要一開始就“上大量”,導致內心的抗拒感,不利于后期的學習。本專業(yè)的學生可以省略上面的步驟,直接從下一個步驟開始。
對照大綱和一些考研輔導書籍,結合第一遍的總體把握,建立大體的知識結構,區(qū)分需要學習的重點難點章節(jié)。比如我復習時把微觀分成幾個部分:需求與供給(形成價格)、消費者選擇理論、生產者理論( 成本理論,也就是幾根線)、市場結構理論、一般均衡與福利等。而市場結構理論是重點和難點。在書本上做好重點筆記,比如哪里是重點概念和重點原理。當然,這里劃分的重點還比較粗糙,需要在以后的讀書和研究真題中精確化。具體哪些是重點,需要對整個知識結構的熟悉,需要明白每個知識點在整個書本中是什么地位,比如上面提到的市場結構理論,就是整個微觀金融問題的中心問題,難度比較大,設計題目能有一定的區(qū)分度。
聯(lián)考大綱的內容特別多,似乎恨不得囊括金融學的所有知識點,有人說第一遍復習過專業(yè)課后,什么內容都記不清,其實這很正常,不必過于失望,應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步的學習。
三、書籍的精讀
這個階段一般又分成兩個小階段,不同的考生可以靈活把握:
1.對知識點各個擊破。一般情況是,學習一章,然后完成一章的習題,達到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效果。重點原理的突破可以通過請教老師和同學、自己鉆研的方式來解決,但不能輕易放棄某些難點。每個理論的推導過程也需要理解和熟練。投資學和金融市場學中有很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實在看不懂可以忽視,但是切記考前要背下來??磿鴷r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的側重點上,一些雖然有趣但很少考到的知識點應該一帶而過,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另外,金融學考研涉及的知識大體分兩類,一些是陳述性知識,主要是反復溫習記憶的;一部分是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主要關注思路性問題,應注意解題中的應用。
2 .整理知識點,把零散的內容分類串聯(lián)起來,建立完整的的知識結構。比如“通貨膨脹”這個知識點,可以總結為:
(1) 通貨膨脹的定義
(2) 通貨膨脹的類型
(3) 通貨膨脹的成因
(4) 通貨膨脹的后果(效應)
(5) 通貨膨脹的解決辦法
(6)適當結合實際分析
其它知識點可以參考這個模式,最后畫成樹狀框架結構圖,看著書目就能回憶起每部分大體包含的內容。有些邏輯性比較強的章節(jié),可以從微觀層面、宏觀層面、現(xiàn)實層面進行歸納分析,在對每一章節(jié)都比較熟的基礎之上,按照專題進行跨章節(jié)的知識點整理。除了這種類型的歸納,還有一種是題型的歸納。比如有些學校特別喜歡考名詞解釋,這就需要把這些重要的名詞整理出來。
在精讀過程中,我們一直都在不斷地理解知識。特別提醒,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記憶(不是背誦),特別重要,效果也非常好。
四、跳出書本
首先,要在書本和真題之間來回跳。一般到了9月份、10月份,考生陸續(xù)進入真題模擬階段,通過對真題進行模擬練習和分析,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回到書本中,繼續(xù)思考,重新鞏固那些可能遺忘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真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哪些知識點是考試的重點,哪些知識點以前重視不夠,哪些知識點以前沒有考到過今后可能會考到。
其次,要在書本和社會時事之間來回跳。金融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你只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那你只學會了一半。應該多關注國內“十大財經新聞、八大經濟焦點”之類的新聞。另外,注意翻閱當年9、10、11和12月份的重點專業(yè)期刊。試題一般在10 月下旬定稿,重點專業(yè)期刊往往也是出題者出題靈感的來源,因此要翻閱9、10月的期刊。至于11、12月甚至第二年1月份的期刊,是命完題之后才發(fā)行的,會進一步關注熱點問題。
五、超越書本
這一般發(fā)生在考前最后一兩個月,如果書上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記下來,就需要背誦了。事實上,背誦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完全不應被鄙視,而且在這類選拔性考試中也比較有效。
到了這個階段,考生完全可以采取“自押題”的方式,站在一個命題者的角度,重新審視教材,看看那些內容可能考查,對所有內容進行最后的熟悉,做到萬無一失,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進考場了。